生活在变化,客厅也需要进化,宅sir最近发现了一个家,屋主竟然废卧室、废阳台,全部砸给客厅,还果断地舍弃了沙发,用地台待客。

没想到这么一改,会客区、聚餐区、玩耍区、观景区、小酒吧、植物角都有了,还喜提了超大超好用的中西合并大厨房,不得不说,年轻人很有态度,真会改!
套内面积:150㎡
户型:四居改三居
改造花费:50w
房屋所在地:湖北武汉
设计费:280-600元/㎡
接案范围:武汉


屋主:CC
武汉小小空间事务所
我叫CC,是一名空间设计师,以前在为别人勾勒家的样貌时,我的个人想法往往需要在业主喜好和生活习惯的背后隐于无形,而这次给自己设计,非常任性,也算是一次完成执念和弥补遗憾的机会。
海景别墅
Contemporary meets traditional Caribbean design, this stunning five bedroom house is surrounded by large boulders that have been uneq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outdoor aesthetic. The indoor and outdoor areas appear seamlessly combined, utili

回到第一次去看房的情景,150㎡的房子,客厅却被压缩的很小很昏暗。
只有标红色虚线这么大
当我推开南面阳台的室外门,被眼前近5m宽的落地窗惊到(能看到高楼林立的光谷)。
如何让这个家拥有完整的阳光和窗景?在我心里有了雏形。

新房4室2厅3卫,结构中规中矩,但是在我的心里,“通“与”透”才是在新家中最想实现的部分,于是硬装做了以下改动:
○ 考虑到四室有点浪费,拆掉一间次卧,一分为二,一半给客厅扩容,一半给主卧当衣帽间。

入户“开门见山”,左右的客厅、厨房视野都很开阔,我们利用进深60cm的厨房电器柜,划分了一个小入户区。
电器柜的侧面,固定了洞洞板和布袋,用来收纳进门随手的小物件和钥匙。
我和家属不喜欢拥堵,有意精简玄关的收纳容量,只放置了一个中古鞋柜,当季常穿的鞋才会收纳其中,不想每天在挑选穿着这种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
晚归脱换下来的外套也不会在这久留,希望提醒自己能够做到及时整理,让玄关保持刚刚好的状态。

无敌通透的LDK,装下生活的自由
敞开式布局是我理想中家的样子,不以电视墙和沙发为核心。
可是原客厅没那么通透,与阳台也是相互独立的,改造时我们将两个空间相互打通。
鱼骨拼地板一直通铺到阳台,空间变得又亮又宽敞。
厨房也被打开,让整个公共区域是互通的、开放的,形成一个一体化的LDK核心活动区。
这样的布局空间更大,更融合,更好的加强与家人的互动,同时也能模糊了“客厅”这个概念,让咱们的固有思维抛弃的远远的。
在规划布局时,合理利用每一寸面积也是我们着重考虑的因素。
目前家庭成员只有我们两人,在和家属讨论完未来5-10年计划之后,我们决定拿掉原户型的一室,一半添给客厅,将开敞的空间做的更为彻底,一半拿给主卧,改成衣帽间。
改造后,客厅的活动空间刚好安排在对角线上,之前我在读伊礼智的《小而美的空间》时发现,灵活的使用对角线,也可以视觉上放大空间。
而大空间也需要层次感,地台是较好的选择,可以集休闲、玩耍、收纳、睡觉于一身,即便沙发缺席,也不觉得客厅中少了主角。
偶尔朋友们来玩,也能围成一圈,自由的或坐、或躺、或趴,舒服的聊聊天。
看到这样的景象,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们执意要做地台,不仅比沙发、床要大,还有隐藏收纳空间。
武汉没有集中供暖,为了暖和的猫冬,地台背后大片暖气片肩负着供暖的重要使命。
地台对面,一整面墙留白以及嵌入式电视柜都是为了激光电视做准备。
电视柜细节,借用了背后房间内部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墙面的完整、简洁。
被纳入起居室的南阳台,改成了现在的临窗观景台和植物角。
南向的采光很好,为了不辜负落地窗和阳光,特意选择了垂直帘,秋冬的阳光照射形成条纹光影,能随着日照方向在室内游走,特别治愈。
不想给窗景增加太多的装饰负担,只摆放了一个摩洛哥羊皮坐墩和一些绿植。
入夜之后,一边小酌一边欣赏不远处光谷的夜景,成了我倆最近消磨时光的方式,特别期望今年能在这里看到一场飘雪。
为此,前不久还新添置的帐篷,装扮上了为冬日所购置的星星灯,有点小浪漫
。
餐厅区平时只有我和家属两人用餐,不过偶尔工作室的伙伴会来串门,这个2.3m的大长桌子可以容纳6-8个人,餐桌底下带一层开放隔板,不妨碍腿的伸展,还可以收纳餐巾纸和一些解馋的小零食。
餐桌区域在搬家前其实没有做过多的设计,搬家时觉得冷冰冰的,没有家的温度,所以后期添置了隔板和酒柜。
我和家属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逛集市,无论是出差还是旅行,当地犄角旮旯的市场一定不会错过。
隔板上的小玩意是从世界各地淘回来的,慢慢的,这里堆成了杂货铺,虽零乱,但独属于我俩的记忆印记。
酒也是拉近客人们距离的最佳催化剂,家里慢慢就暖了起来。
对了,悲催的加班时光偶尔也会在这里。(ps.我家也有书房)
一日三餐我们尤为看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部分都要被肚子填满,那么一个好用的厨房就变得至关重要。
我们在面朝客厅的方向开设了窗洞,既是吧台,又是传菜口。
因为这个小窗口,我和家属每天的互动变多,不仅能在下厨时相互陪伴聊天,做好的菜不用走出厨房,唤一声,就能直接端上餐桌。
窗口内套收纳格和小黑板,家里的茶具、咖啡器皿和调酒工具都能收在上面。
西厨是由原来的餐厅改的,利用高柜嵌入了各种电器,中岛是西厨的操作区,这些细节问题花费了很多心思,但谁让我喜欢烘焙和甜点呢!
中厨就是原本厨房的位置,原本只有3.5㎡左右,改成开放式以后,特别宽敞。
中厨设置了多重台面高度,不光适用于洗、切、炒各种操作需要,更适用于不同的用餐场景:
简单的就餐平时可以在岛台上吃;早餐、傍晚时光,会坐在吧台,面向厨房,眺望远处的果岭,吃个可颂牛角,或静静地看家属认真的为我调制一杯酒。
橱柜台面尝试了原木材质,每次下厨完毕都做到即用即清理,同时温暖的原木色也中和了黑白灰所带来的的冰冷感。
橱柜内部,用二次收纳件严丝合缝地贴合抽屉尺寸,做到收纳井井有条。
水槽洗菜区设置在了窗边,让洗菜洗碗也能抬头望望窗外的美景,日常繁杂的家务也能变成一种享受。
与厨房相连的北阳台,则改成了现在的家政间,阳台原有宽度正好可以平放下洗衣机与烘干机。
设备上方安置了燃气锅炉与壁挂搁架,可晾晒平日手洗衣物,隐形晒衣绳则辅助烘干机配合使用。
因为临近厨房,阳台本身就有上下水管道,改起来非常简单。
再分享一个细节,厨房和阳台的地面是维多利亚时期的黑白棋盘格,让空间有一点律动的节奏感。
与客厅的交界处用了铜条过渡,阳台收尾则切了一圈细窄的长条砖代替波打线,更为整体。
从厨房和餐厅中间的走廊,来到私人空间,可以立马感受到与公区的明亮有所区别。
由于户型多卫配比的先天条件,我们将卧室改成双套间模式,每间套卧都有它独特的专属色调。
像是主卧,以蓝色为基调,搭配云朵吊灯,白天它是天空中飘浮的云,夜晚变化成夜空中那盏明灯。
我对主卧的灯光设计格外在意,抛弃了主灯,希望通过点光源,让夜晚的安眠氛围更舒适。
胡桃木的浮悬床底下也安装了柔光灯带,在点亮后好似真的飘浮起来。
飘窗也重新设计了,不仅增加了收纳,而且还有一处拱形猫洞,是特意为猫主子准备的憩息地。
卫生间只有一扇窄窗,装修时特别加了一扇小方窗让来自南向的采光得以透入。
主卫较为私人,我们想将满足卫浴基本功能上升为享受度假的体验感,加入了墨绿色浴缸,与彩色半墙相呼应,用灯光提升氛围。
主卫没有做太多收纳空间,因为负责卧室收纳的衣帽间就在对面。
对于懒癌晚期的我来说,能用来挂放绝不会考虑叠放,所以根据不同衣物所需的高度,将主要衣柜布置成上下区域都可挂放的设计。
东边的次卧,预留为儿童房,也是一个带卫生间的套间。现阶段,被我倆占用,变成了“养生锻炼”的健身房。
拆除后的飘窗改成圆拱造型,与主卧猫洞形成了大小呼应,并采用了芥末绿与鹅黄色的搭配,简单清爽。
房间内布置了整墙衣柜,足以给后期生活上的变化打下基础。
入口右侧是儿童房内部的卫生间,完全是一个小黑屋,凿壁借光的手法再次上演。
里面的色调与房内一致,让小空间在视觉感官上统一,卫浴功能只保留了马桶和盥洗,后期的入厕动线更为方便。
北向的房间,目前布置成书房,由于朝向的关系没有南向的先天优势,因此在此空间中增加了暖色调。
这里是大孩子的天地,放了许多我们收集的心头好,用开放式书柜及玻璃柜展示,只为让这个空间更加简洁。
“Winter is coming,兰尼斯特有债必偿” ,我们是权游的忠实粉丝。
全房最中心的卫生间设置成客卫,考虑内开会遮挡盥洗台,外开又影响人走动,于是做了谷仓门。
客卫是一字型布下卫浴三件套,淋浴区的暗黑与干区的热烈形成强烈碰撞,以功能性为主的卫生间,也能拥有颜值。
定制的洗手台侧面和淋浴区的墙面设计成开放格和壁龛,解决了不愿意将浴室收纳物品钉上墙的困扰。
家属有早晨起来洗头的习惯,所以安装了KVK的可抽拉式龙头,喷头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出水风湿,实用性满分。
CC说:“现在的家离理想还很远,但生活的意义就是慢慢变得富足充实,家具以后会一件件的添,陈列也会随着季节换,我不希望它立马成为一个完成品,而是和我一起慢慢成长改变。”